城市“边角料”被重新装修?社区规划师邀请更多居民“入圈”→

发布日期:2024-08-22 13:42    点击次数:200

东湖绿地,昔日是百年历史建筑东湖宾馆的内部绿地,更新改造后成为全天候开放的上海首座口袋公园;永嘉路309号嘉澜庭,曾留下张澜、马叙伦、黄炎培等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如今设计为居民休憩的优选之地;上海音乐学院旁的上音绿地和肇嘉浜路的景观提升,则展示了城市美学与绿色生态的完美融合,成为居民乐享的公共空间……

当“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与城市更新结合起来,徐汇区的社区规划师们全流程参与托底设计,对城市“边角料”进行重新装修,在细微之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在人本主义关怀中找到城市发展的新样貌。

聚焦居民需求,这些公共空间项目喜闻乐见

社区规划师是一个与民生民情、社区环境打交道,与基层治理难题过招的群体。他们深度参与,以第三方视角和专业力量,精准抓痛点、堵点,协助基层组织开展城市精细化治理,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空间项目。徐汇是上海社区规划师的首倡者,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亦是徐汇首个社区规划师实践项目。

2008年,徐汇区以风貌道路保护试点工作为契机,首创了社区规划师责任制度,率先在衡复风貌保护区内建立多部门协同管理平台,聘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沙永杰担任武康路的社区规划师。通过一体化的设计实施、实时性的跟踪调整、全生命的周期管控,有效保障了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活化和历史街区风格的一以贯之。武康路在梧桐掩映下持续“生长”,并在2011年由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历史建筑、名人典故与梧桐树叶、咖啡美食在此交织融合,成为市民游客体验老上海情调的“打卡胜地”。

同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岳阳路,最早由社区规划师王林及其团队参与设计。在经历了最初的拆除违法搭建、整治安全隐患后,岳阳路步入城市家具美化阶段——包括沿街建筑立面的店招店牌设计、沿街铺地与各类设施景观,还原了衡复风貌区独一无二的历史景观“枪篱笆”。如今,王林作为天平街道社区规划师,“地毯式、多界面、全方位”地为街道归纳出7大类40余项改造细节。在解决百年老建筑“老化”问题的同时,这批公共空间项目也成为居民喜爱、真正融入社区血脉的鲜活存在。

13个街镇各自精彩,精细化管理与更新项目遍地开花

由社区规划师参与指导的城市更新模式,早已走出历史风貌区,在13个街镇演绎出各自的精彩。各街镇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需求调研工作,精准排摸社区居民需求;社区规划师们以“让好更优”为设计精神,叠加徐汇特色,打造出一批既承载历史记忆又面向未来生活的公共空间。

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位于斜土街道,社区规划师朱儁夫将其打造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的新时代上海滨江党建创新实践基地。“这是一个传承讲述‘一江一河’城市记忆的公共会客厅,人们可以在此相遇、交流,共同感受城市的温度与记忆。”说到设计初衷,社区规划师朱儁夫表示,想要把最好的滨水资源留给人民。

社区规划师吴茂辉在田林街道的田林路街区提升项目中,充当了设计师和商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既保持了街区整体协调性,也留住了老凤祥、乔家栅等一批老字号招牌,守护住了城市的烟火气。

凌云417街坊更新实践则由凌云街道社区规划师团队打造。他们立足417街区的空间特点,编制《417号街坊提升改造策略》,倡导融合“共享、绿色、低碳、智慧”的理念,创建具有示范性的开放社区。在此框架下,一系列细微而具体的更新清单被精心策划,为街区的全面升级列出了明确的行动计划。

提升参与度与归属感,让居民乐于“入圈”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构建,不仅在目光所及之处,也在于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感受到城市温度和社区人情味。近年来,徐汇区围绕“15分钟生活圈”开展了多场公众宣传和设计指导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全过程深度参与社区规划蓝图、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共建理想之城。

徐汇区定期举办“人民城市大讲堂”活动,邀请宣讲员们从社区规划师、社区居民等不同角度分享心得,围绕社区邻里协调、品质生活提升、空间营造等微治理项目开展头脑风暴,提升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徐汇区还积极邀请社区规划师走进居民区,通过举办讲座、实地指导等方式,培育更多居民成为社区规划师。孩子们围着社区花园商量着要种些什么花卉,形成规划后,与家长们一起挥下锄头。虹梅街道古美小区4个社区花园的营建,正是在社区规划师刘悦来的指导下,经由孩子们组成的“小小规划师”队伍参与改造而来。

据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2023年,徐汇区已荣获“15分钟社区生活圈”整体贡献奖,以及17项优秀案例奖项,成为人民城市理念的成功实践范例。徐汇还将着手升级社区规划师制度,以期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中发挥更全面的统筹规划和技术支持作用,持续探索更多创新机制,赋能社区更新,让更多居民感受到社区治理的乐趣,乐于“入圈”。

来源:上海徐汇